这两天拜读了秦晖先生的大作《走出帝制》,获益良多。在此之前,一提到晚清、民国,脑子就算不是一片模糊,也只能说些诸如条约、复辟、五四、北伐、抗日、两党合作等“大事”,对当时的时代背景、国民思潮、民生状况、民(主)权实绩并无多少概念。

这本《走出帝制》讲述了以上这些我并不了解的史实,但她不是一本单纯的史书。

首先,一般书的作者会先选择方向,划定范围,据此组织章节编写,而她是作者先写了几篇专栏文章,搁置几年,理清头绪后,才编集而成的。有时候你会看到某章节开头会重述前一章节的内容,有种前情提要的感觉,这就是专栏文章结集成书的缘故。

其次,她的脉络由三个问题串连起来: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清末民初的启蒙为什么失败了,应该怎样总结清末民初的经验。作者在面对这三个问题时,没有先给出自己的答案,而是先质疑一些主流(现行)的答案。在回答这几个问题同时提出自己“对近现代史的一个宏观构想”。

最后,她在附录与陈丹青的对话中,表达了作者的理想和看法。我也认同刘瑜在书评中所说的,这个理想和看法“深沉的天真”。她既是对清末民初历史的总结,也是一个问题:走出帝制了吗?或许这就是她被封禁的原因。

从目录来看,书分为几大块,难以看出互相之间的关联。建议读者首先看末尾的书评,这样会对书整体有个印象,也清楚书各部分内在的关系逻辑。

辛亥革命成功了吗

书中第一个问题谈的是辛亥革命成功了吗?革命显然谈不上成功,但作者认为也算不上失败。如果后续的历史进程不是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或许革命的理想会最终得以实现。

时间往前拔,为什么辛亥年中国要走向革命,为什么清末立宪运动不能像明治维新那样取得成功?为什么朝廷选择日本式的君主立宪与民间选择的是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呢?

要回答这几个问题,得从更久远的中国历史着眼。从秦开始,中国就不再是封建国家,而是中央集权的帝制国家。朝代更替的方式(除了被外族入侵)很固定,要不是被大规模民变推翻,就是民变被镇压后,兵头成了军阀,拥兵自立。无论朝代怎样变化,不变的都是剧烈的人口减少、上一个统治者的毁灭、以及接下来的中央集权帝制。

太平天国被镇压下去后,历史又有点朝军阀混战逐鹿方向发展的苗头。当时的清朝统治者找到了一条既摆脱被毁灭命运又能继续把持权力的的道路——日本式的君主立宪,希望借改革政体将大权再次收归中央。

虽然做法仿照日本,但结果完全相反。用作者的话来说就如“东施效颦”。

无论是传统还是现状,当时的日本与中国完全不一样。中国自秦以来一直是中央集权的帝制国家,而日本直至明治维新有近 700 年的幕府统治,事实上是将军“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封建统治。日本明治维新由封建转为君主立宪(中央集权)有进步、顺应时代而转变的一面,而清末的立宪运动的涵义之一是“大权统于朝廷”,与传统相比并无进步,在当时地方坐大、中央潺弱现实背景下更无实现的可能。

如果说明治维新朝廷跟地方站在一条战线,共同推翻幕府,那么在立宪运动中,清廷是独自在站在地方和立宪(革命)派的对立面。

同样主张模仿西方立宪,清延与民间立宪派选择了不同的学习对象。前者选择了日本,后者早在日本崛起前就对英国政制、社会有过了解,加之对拥有实权的帝制反感,主张向英国学习。

书中举了几个清朝官员私下里对英国政体、社会运作、风俗的看法,其实这几个人的看法在整个清朝官僚体系(及至民间)中是否有足够的代表性,我并没有作者那么强的信心。不过正如今日中国多数人“反美是生意,赴美是生活”,书中提到有些人私下里对英国颇为赞赏、自愧大清不如,公开场合下却顽固守旧,逢“西”必反,这种口心不一的做法为相关叙述增添了几分真实感。

清末民初的启蒙为什么失败了

看这本书的时候,恰好处在国庆时节。目所能及的对比今昔、歌颂建国 70 年取得的“伟大成就”的文章在挑选昔日对象时,都跳过了民国时期(指大陆民国时期,下同)。

毕竟在官方的叙述中,民国不是缺席就是只剩下“北洋政府”“巴黎和会”“五四运动”“国共内战”“抗日战争”,也难怪今天的民众对民国了解甚少。

对国家某段长达几十年的岁月,不应该只看到冲突和战争这些片面——如果不是负面的话——的事件。无论是从人口、经济还是主权外交来说,民国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考虑到当时处于内外交困的环境,可以说这种成绩一点都不比建国前 40 年差。

然而民国的道路毕竟没有再延续下去。究其原因,作者认为是“一种启蒙”压倒另外“一种启蒙”,“日俄式启蒙”压倒了“西式启蒙”。

为什么“日俄式启蒙”压倒了“西式启蒙”?

我只能说中国学习西方的时机非常不幸。一战的灾难和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的经济危机让“西学”式微;中国恰好邻近实行“自由主义”的日本和实行“社会主义”的苏俄——这两个国家不是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发源地,且各自扭曲了原来的“主义”——先后受到这两个国家传来的二手主义影响;而中国自秦以来实行的中央集权帝制传统,一拍即合地附身于以上两种主义。

面对清末民初,要反思什么

“该反思什么”这一层内容,书中少有直白表露,但有一句,摘抄如下:

“法家学说成为军国主义和极权主义两者的共媒,而儒家道德与自由民主西学成为两者共同的牺牲品”,这就是我们要反思的问题。

法家学说一直是秦以来的“儒表法里”的核心,中央集权统治的理论;军国主义、极权主义分别来自日俄,两者有所不同但都(强调)实行“大群”压倒“大独”,在这个过程中被压倒的是自由民主。

什么叫“大群”压倒“大独”?以下这句歌词能生动地解释:

五星红旗,你的名字比我生命更重要!

我想,要反思的还有一点:我们走出帝制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