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系列的标题“试着讲逻辑”,有两个意思,首先是我试着向读者讲解逻辑,然后是希望读者能试着像“说话讲道理”一样“讲逻辑”,运用逻辑去分析别人说的话。

出于以上两个目的,我不打算在逻辑的学术定义、细节上面有太多讲究(我也做不到),也希望读者记住尽量少一点的东西,不管记住多少,最重要的是尽量去用逻辑,因为逻辑不是一门应试科目,而是一个有力的工具,光记住而不去用,除了浪费时间,没有别的好处。

如果用一句话去概括逻辑,那就是:它是判断一个人的推理是否正确的科学。

它并不是用来证明一个人的最终目标是否正确,它只是用来判断一个人为了到达最终目标所走的路径是否正确。

整个路径能在很多地方出错,比如出发点错了、走的大方向不对、路径中间断开,或者不断地绕圈等等。

为了以后的表达方便和方便读者翻查对照其他资料,虽然有点对不住读者,但我要先定义几个术语(括号里是英文术语):

首先是陈述(statements),陈述是可以判断其是否正确的(true/false)表述,比如:

我刚刚吃了午饭。

如果我刚吃了午饭,那上述就是正确的(true),如果事实上我没吃午饭,那上述就是错误的(false)。

不是所有的表述都能判断正确与否,有些表述本身就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比如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 你吃饭了没?
  • 多点菜吧!
  • 明天要是放假就好了。

学习运用逻辑的第一步,就是要学会分辨出哪些表述是陈述(statements)。

通常人们会用好几个陈述作为前提(premises),去试图推理出作为结论的新的陈述(coclusion)。我们把这个行为称为论证(arguments)。举例来说:

  • 陈述一:所有水果都是植物
  • 陈述二:所有雪梨都是水果
  • 以上面两个陈述为前提,推理出新陈述:所有雪梨都是植物

学习运用逻辑的第二步,就是要找出论证。

运用逻辑的第三步,就在于分析论证的结构,找出、分清哪些部分是前提、哪些部分是结论。

至于怎样找,有个诀窍是先找结论.可以通过文章中的一些关键字,如:因此、可以得出、也就是说……来定位结论,前提会出现在结论的前面。

在复杂的论证中,从最初的前提推理出来的结论往往只是论证的中点,以中间结论为前提,多个中间结论可以推理出最终的结论。

这样整个论证就像一颗大树,从上往下看,前提就像叶子,中间的结论就像普通的树枝,这些中间结论最终汇聚成作为最终结论的树干。

复习一下,逻辑是用来判断一个人的推理是否正确的科学。要判断一个人的推理是否正确,首先要判断他所说的是不是陈述(statements);如果他所说的能分出对错,接下来要看他是否有在论证(arguments),有没有提供前提,再基于前提得出结论;最后是仔细分清有哪些前提、有哪些中间结论、最终的结论又是什么。

篇外

评判陈述的标准其实有很多,比如是否容易理解、有没有文采等等,但“是否正确”对实际生活的影响最大,所以逻辑最终采用这个标准。

类似的评判论证的标准也有很多,比如整个论证是否清晰、有趣等等,但最重要的一点是前提与结论之间是否有紧密的联系。 两者之间最紧密的联系是前提的真与假直接决定了结论的真假(Necessity),次一级的联系为前提的真与假能相应地增加结论真假的可能性(Probability)。